被认为最危险的,是行业排名居于中部的企业。
但据笔者了解,BC电池每GW产线2-3道激光工艺所需设备总值高达将近7000万元,目前国内装载4台纳秒或皮秒绿光激光器的刻蚀设备最高产能只有4000pcs/h,P1、P2、P3三道工序每GWh需要10台设备,也就是说如果使用100W以内四头纳秒或皮秒绿光激光器设备进行加工,4000pcs/h的产能意味着每GWh总产能是40000pcs/h,高昂的成本如同枷锁无情地束缚着众多光伏电池企业迈向BC技术路线,成为量产之路上难以逾越的阻碍而现在200W绿光皮秒激光器出来以后,对于设备的兼容性极高,基本上只需要更换激光器保留原设备仍然能维持稳定运行,还能实现效率翻番,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降本增效的利器。

而DOE镜片(光学衍射元件)在激光刻蚀中起到光束整形的作用,一旦DOE的匹配性不良,便会导致光斑形状失真、能量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而盛雄激光的200W绿光皮秒激光器在满足较大单脉冲能量的同时,具备较高的频率,扫描速度可达70000mm/s,同时还有足够的功率余量。同时,200W绿光皮秒激光不仅帮助BC电池技术实现突破,在钙钛矿产业中也大有可为,未来或将推动钙钛矿电池进一步突破效率瓶颈,引领光伏行业革新。因此,在激光刻蚀过程中,需要对光束指向性进行控制和调整。而装载盛雄200W绿光皮秒激光器的双线四头刻蚀设备产能有8800pcs/h,相比之下提升了50%,可以说有着质的飞跃。
经过近两年的设备开发及与重点客户的工艺合作试用,在光伏电池和锂电电池两大领域屡获突破,为两大行业不断带来创新价值。并且作为BC电池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关键,也对激光设备提出了多项严格要求: ①要求激光器能实现超短激光脉冲和兆瓦级超高峰值功率。在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的所在地海南东屿岛,酒店、停车场车棚等装上了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BIPV)。
融合创新、出海建厂,持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光伏正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通过应用模式创新,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数据来看,2023年1至10月,多晶硅、组件产品价格降幅分别达60%和40%。走过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保持量增质优势头:太阳能电池产量比上年增长54%,全球专利申请量为12.64万件,全球排名第一;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2022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介绍,2023年,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异质结电池、背接触式电池等技术加速产业化,钙钛矿、叠层等新型电池转化效率屡创新高,我国光伏技术水平全球领先。从2010年开始研发颗粒硅到2019年实现万吨级产业化,协鑫集团先后投入了30多亿元。

出海建厂,同样成为这两年光伏业发展趋势。不断向高端化高效率迈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作为双碳目标引领的新赛道,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跨界入局。建筑披上新衣。目前,他们生产的颗粒硅单位毛利高于棒状硅15个百分点以上。
和传统在屋面上用支架撑起光伏板不同,这里的屋顶本身就由内板、保温棉、外板、光伏发电层等合而为一。项目采用了我们生产的超高功率组件,从下单到供货完成,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李振国说,在20%转换效率的基础之上,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转换效率,可以为下游电站节约5%以上的成本。从过去原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八成以上主要制造环节产量,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国光伏产品,何以领先全球?当前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哪些挑战?记者进行了采访。光伏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背后,是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

2014年以来,我国企业创造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0多次。走进四川乐山协鑫科技10万吨颗粒硅项目,一粒粒直径2毫米的灰色颗粒硅流入储存罐,等待检测出货。
抓住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规模稳步扩大西藏山南市,海拔4994米至5100米的高原上,近8万块光伏板在光照下熠熠生辉。TCL中环积极推动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晶澳科技拟投资约27.15亿元建设越南年产5吉瓦高效电池项目;阿特斯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年产量5吉瓦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介绍,当前光伏企业出海建厂,目的地已从东南亚为主拓展至美国、中东、印尼等市场;布局海外产能的环节更多,上下游产业链出海已成趋势,此外,从过去单纯输出产品,过渡到提供生产、管理、品牌、服务,构建全球合作共赢的生态。高纪凡说,当时中国光伏行业刚刚起步,制造光伏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刚成立5年的天合光能甚至没有组件厂,年营收大约1亿元;如今,仅2023年前三季度,企业营收已超800亿元、同比增长超40%,利润增长超100%。过去购买银浆占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的一半左右由于需求波动、技术发展以及新工厂数量的增加,光伏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往往远低于100%。全球光伏市场的规模仍然是几年前的许多倍,但随着一个行业的成熟,其增长放缓是很自然的。
预判三2024年,光伏制造业将面临一场大洗牌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政府一直将光伏制造业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目标是实现巨大的规模经济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建立主导地位。相比之下,2024-202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较为平缓,甚至有几年可能会出现收缩。
该法律确实推动了大量新建光伏生产设施计划的宣布(根据伍德麦肯兹数据追踪,至2026年,美国光伏组件的规划产能已超过120GW)。随着2024年的到来,伍德麦肯兹光伏研究团队探究了全球光伏市场值得关注的三大发展趋势。
供应过剩导致中国组件价格在2023年创历史新低。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产能严重过剩。
诚然,并非每个地区市场都会受到中国低价组件的直接影响。在大多数市场中,光伏将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甚至占据当地发电总装机的较大份额。预判二2024年,《通胀削减法案》将全面实施IRA所产生的影响比预期来得要晚。预计未来十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均新增装机容量约为350GW,仅中国的组件产能就已经是全球需求的近三倍。
截至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累计装机容量约为1.5TWdc,预计未来十年还将新增3TWdc的装机容量,光伏已从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成为助力全球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大多数组件制造商都依赖于中国生产的多晶硅、 硅片和电池片,而中国也一直在扩大这些环节的产能。
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趋势呈现出典型的S型曲线走势。在过去几年里,光伏行业高速增长,即处于S型曲线的陡峭阶段。
虽然自2022年底以来,处于前期开发阶段的集中式光伏项目增加了40%以上,但签署合同的项目实际上有所减少。据伍德麦肯兹估计,在过去两年里,全球组件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急剧下降,从2021年的70%左右降至2023年的40%以下。
美国或印度等实施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或从其它市场进口组件,或在其本土市场制造组件。如果我们关于2023年的预测成立,那么2019-2023年的年均增长率为28%,其中2023年较2022年同比增长56%。但建造新工厂也需要时间,自立法通过以来,组件产能仅增加了几吉瓦。从2024年开始,该行业正式经过拐点,呈现特征是增长放缓。
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美国国税局于去年发布了多项指导细则,未来还将发布更多。这将对许多国家建立垂直一体化本土光伏供应链的计划造成挑战。
但中国制造业的扩张仍将影响到这些市场。毕竟在各项激励措施的最终规则尚未公布之际,开发商难以做出签约决定。
中国的光伏组件产能在过去两年增加了两倍,达到1TW以上。光伏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